2016-01-20

銀器與皮件的入門?

從粉絲頁啟動至今,陸續有幾位朋友請教過銀器或皮件入門的問題。

但我一直認為自己技術尚待磨鍊,

自學自創的一招半式頂多博君一笑難登大雅之堂,

提點指導更有誤人子弟之嫌。

考慮了一陣子,最後還是寫了篇簡單介紹文。



如果你曾經詢問過類似問題,或者你也曾想過親手製作的朋友們,

這篇拙文或許能帶給你些微的幫助。


銀器跟皮件其實扯不太上關聯,

首要思考的是從興趣濃厚的開始選擇。


個人是從六年前開始接觸手工皮件,

那時資訊的蒐集並不算太難,不過市場也還沒現今蓬勃。

銀器則是近幾年才開始接觸,初期的半年左右都在玩蠟雕。

結果發現我的技術根本雕不出理想的作品,便開始心灰意冷。

直到後來看到某位香港前輩的作品分享後......

老實說這帶給我很大的激勵,於是毅然投入傳統印第安的打銀的研究。




如果你想選個門檻較低的起手,我推薦蠟雕。

你所花的成本大概就是蠟塊及剉刀組,雕完咕一下鑄造公司,

從製作到成品並不會花上多少錢。


若你是常看我在那邊唱秋自己的銀器完全手工做,

蠟雕開模太過商業太不手工之類之類的朋友們,

可能會覺得KinG這傢伙似乎瞧不太起蠟雕哪。

其實不然!

蠟雕的立體感與塑形強度是傳統金工、印地安打銀都很難達到的境界。

蠟雕是自製銀器最好入門的捷徑;卻也是最難上手的考驗!

鑽研蠟雕更是條艱苦的路,但成就絕對非同小可。




門檻第二低的是手工皮件。

陽春入門裝大概就是把順手的美工刀、便宜的鉻鞣皮、菱斬、針與蠟線、白膠等等。

構思好款式後找張厚紙板開始,打板、裁皮、黏貼、打洞、縫。


與蠟雕相比,皮件製作是容易獲得滿足的,說簡單點就是投報率高。




情境題:

你費了好幾夜雕了個拇指大小的作品,

鑄造取件後的那幾天會有一定程度的雀躍。

但過了半個月後你冷靜下來會發現

「我到底雕了什麼鬼東西啊?醜不拉機的搞了我好幾個夜晚還上班遲到!」


沒錯。

如同我剛剛所講蠟雕是個易入門上手難的課程,

如果你是天生神力或者米開朗基羅投胎轉世那便不在此限。


而皮件呢?

第一個作品難免也差強人意,但至少實體大、份量足,

重要的是"實用性"。


台灣朋友常稱925銀的飾品作"銀飾";但香港朋友則說是"銀器",

乍看之下是單純的文化形成稱呼上的差異,

但中文字有趣的地方就在這兒──

"飾"字是純粹的裝飾用品、增添風采的配件;

"器"字除了皿、用具以外,還有重視的涵義。

當然我並不是糾正各位台灣朋友唸法,

只是比起"銀飾"我更喜歡稱呼它們"銀器"。

它們不單只是裝飾,即便實用性不如皮件;


但每樣作品的細節、搭配價值與象徵涵義,

以及陪伴長久歲月的忠誠,

這些都是深愛銀器的玩家們會重視的一切。




回到剛剛論皮件的"實用性",

大部分朋友第一個皮件作品不外乎小零錢包、卡片夾或鑰匙圈,

但通常不會是簡單的小吊飾。

為什麼?

簡單的小吊飾基本上就是美工刀割幾下,打個洞再串個繩子,連縫工都省了。

都這把年紀了卻還做出個小學美勞課程度的作品,真心覺得這玩意兒很有挑戰性嗎?

當作品價值性不足,製作的動機便會銳減。

所以第一個皮件作品盡量是具有實用價值的,

如此一來你所投入的時間便不是無端浪費,成就感也會比銀器來得更高。


最後......

無論手工皮件或者銀器,

最、最重要的不是高超的技術或者精良的工具,

而是耐心與恆心。




今天廢文就先點到這邊,如果你還沒模著頭緒,再多思考一下。

若你已經過深思熟慮但仍無從著手的朋友,

現在有不少皮件、金工教育工作室,

有些百貨公司也有駐點,不妨提起點信心試著玩玩看。




下次有機會再分享些個人主觀意識濃厚又臭又長又浪費你分秒必爭青春歲月的文章,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