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印地安月牙有複數名字一樣,
蜻蜓、印地安雙十字架、伊斯萊塔十字架、普韋布洛十字架等等都是世人對她的稱呼。
今天KinG叔講古就是要來說說這個台灣朋友比較陌生的印地安經典銀器。
雙十字架的發源地是位於新墨西哥州中部的普韋布洛,
翻開課本第168頁,沒帶的人跟隔壁的同學一起看。
17世紀末遭到西班牙征服者入侵佔領並將此地命名為伊斯萊塔普韋布洛,
意思是「小島般的部落」。
那個時代的殖民政策通常都是以強硬武力的高壓統治再兼具宗教推廣的懷柔洗腦,
其實這招黑白臉遊戲到了現代社會依然實用。
對泛靈信仰的原住民而言,
強迫他們接受這世界上只有一個神的天主教是很難消化的,
不過每當歷史上有兩種文化發生衝突的時候,
就會有決鬥者啟動覆蓋在檯面上的融合魔法卡。
北美原住民從19世紀開始學習製銀,
當時的技術大多師承同為天主教文化的墨西哥。
從17到19世紀將近兩百年的歲月歷經了無數次的通婚以及戰亂造成的人口變遷,
西班牙、印地安、墨西哥等等血統早已摻合得不分彼此,
新墨西哥州至今依然是使用西班牙語的拉丁美裔為大宗,
即為當時西班牙與北美原住民的後裔。
隨著族群融合十字架也順勢成為新墨西哥州民眾普遍常見的生活飾品,
只不過在普韋布洛這邊多了一槓。
這一槓是新舊文化延續並存的展現,
象徵耶穌基督的十字架與北美原住民最受歡迎的吉祥物—蜻蜓進行的品牌大聯名!
等等!為什麼是蜻蜓?
印地安人不是崇拜老鷹跟太陽嗎?
台灣早期的農業社會有句諺語叫做:「田嬰結堆,就穿棕簑。」
田嬰指的就是蜻蜓,
當蜻蜓成群低飛就代表即將要下雨了,
雨水不只賦予土地力量,
也是萬物的再生泉源,
更是人類賴以為生的必要條件,
蜻蜓正是帶來豐沛雨水的吉祥物。
對蜻蜓懷抱著期待與感謝,
我想這種情懷對於農牧活動的民族而言都是一樣的吧。
介紹完雙十字架的歷史後,
接下來談談設計,
古典雙十字架通常會在正中間打上交叉的印記,
這是綁繩的形象,
而尾端通常會接上一顆大愛心,
你沒看錯!就是愛心!
這顆愛心是天主教信仰的「耶穌聖心」,
呼籲世人彼此相愛並無私奉獻,
當初設計這款十字架的銀匠想必是非常虔誠的教徒吧!
不過近來有不少考古資料顯示,
雙十字架尾端聖心並不只是受宗教影響,
更大原因是這樣看起來很時尚。